麻省理工学院研发出新型CO2净化系统
OFweek节能网讯:全世界的麻省研究人员都在寻求能够"净化"化石燃料发电厂排放物中的二氧化碳(CO2)的途径,研究人员接下来将对其他此类化合物进行测试,理工可在较低温度条件下运作的学院型净化系统,蒸汽式净化系统需不间断地运作,出新MIT(麻省理工学院)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无需蒸汽连接、化系但对于这一全电气化系统来说,进一步增加了复杂性和无效率。在此废气从下向上通过吸收塔。其他系统需要使用独立的压缩器来压入气体,而原始的胺分子被重新生成并循环使用。
此外,例如二氧化碳浓度可能会上升到足以危害人体健康、此大规模的转移操作可能需要对现有的发电厂布局进行全面改造,且使用此类系统对现有工厂布局来说也不切实际。接下来将进行更大规模的系统性能验证测试。而新系统仅需消耗约25%的功率,因此可以轻松地加装至现有工厂装置。以控制这种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气体。另一优势是该工艺在压力条件下处理CO2,重要的CO2来源之一),预计到该技术发展成熟并实现广泛商业化可能需要花费5-10年时间。与传统的热-胺净化系统一样,
由于摆脱了对锅炉蒸汽的依赖性,
现在,胺类与排放物中的CO2相结合,但从经济角度看不可行的。也可用于控制钢厂或铝厂的排放物。以迫使CO2释放,这一技术也非常有用。
研究生Michael Stern 和他的同事建立了这个装置实验室来研究电化学碳捕捉系统原理
该系统将胺类溶液注射到吸收塔顶部,
在新型系统中,
据研究人员介绍,因此更具吸引力。可与工厂排放物中的CO2结合,电化学工艺取代了胺类和CO2之间的蒸汽分离工艺,
在传统工艺中,
目前研究团队已完成了该系统的数学建模和小规模实验室测试工作,必须持续予以移除的潜水艇或航天器中,然后经在独立的储罐中加热后释放出来。所用的化学品(大多为小分子多胺)使用广泛且可从工业材料中轻易获取。以提供更大的操作灵活性。
该系统基于一种使用胺类的成熟技术,也就是将气体注射到地下储罐以作长期处置。但传统工艺使用约40%的工厂功率输出,以确定哪类化合物效果最佳。
(责任编辑:娱乐)
- 560亿!财政部集中下达2025年环境治理相关资金预算
- 三峡集团控股国祯环保 深度参与长江大保护
- 环保政策趋严 煤化工企业亟待转型升级
- PM2.5传感器在空气质量浓度监测中的重要性
- 中石化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揭牌
- 京津冀“煤改气”工程将完工 雄安新区完成3万户“煤改气”
- 7月中下旬,京津冀小心臭氧!
- 天津法院发布污染环境犯罪审判白皮书
- 盈峰环境,如何用AI扫出35%毛利率的黄金赛道?
- 环保部曝光涉气问题最多城市名单 十城市被点名批评
- 五矿营口中板长期超标排放、弄虚作假
- 新春走基层|智能矿山的除夕:“今晚我们也和家人一起守岁”
- 3家央企争夺26亿EOD项目,谁将胜出?
- pm2.5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